鑄造是將液體金屬澆鑄到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造空腔中,待其冷卻凝固后,以獲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。
鑄造工藝設計涉及零件本身工藝設計,澆注系統的設計,補縮系統的設計,出氣孔的設計,激冷系統的設計,特種鑄造工藝設計等內容。
零件本身工藝設計涉及到零件的加工余量,澆注位置、分型面的選擇,鑄造工藝參數的選擇,尺寸公差,收縮率,起模斜度,補正量,分型負數等的設計。
澆注系統是引導金屬液進入鑄型型腔的通道,澆注系統設計得合理與否,對鑄件的質量影響非常大,容易引起各種類型的鑄造缺陷,比如:澆不足、冷隔、沖砂、夾渣、夾雜、夾砂等等鑄造缺陷。澆注系統的設計包括澆注系統類型的選擇、內澆口位置的選擇及澆注系統各組元截面尺寸的確定。此外,澆注系統的選擇也非常重要,那么怎樣才能選擇正確的澆注系統呢?
對于機械化流水線、大批量生產,為了方便生產并有利于鑄件的質量,內澆道一般設置在鑄型的分型面處,根據該鑄件毛坯的澆注位置及分型面的選擇,將內澆道開設在鑄型的分型面處是屬于“中間注入式”澆注系統。液態金屬在澆注過程中難免會包含有的“熔渣”,為了提高澆注系統的擋渣能力,適合于采用“封閉式”澆注系統。
在鑄造工藝中,鑄造工藝的設計對鑄造產品的質量影響很大,但是澆注系統的選擇方法的選擇也不容忽視。
補縮系統的設計是合理的設計冒口和補貼,以補償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液態和凝固態的體收縮,以獲得健全的鑄件的一項工程技術。
出氣孔用于排出型腔內的氣體,金屬液填充能力,排除先填充到型腔的過冷金屬液和浮渣,還可作為觀察型腔是否澆滿的的標志。
防止鑄造缺陷的常用方法:
1、孔隙度特征:鑄件中的孔隙是指鑄件表面內部或附近的不同尺寸的光滑孔。
孔壁通常也有氧化色。由于氣體的來源和形成,毛孔具有不同的表達形式,包括侵入性毛孔,沉淀的毛孔和皮下毛孔。
2、侵入性孔隙這些孔隙數量少且尺寸大,主要產生于鑄件外表面的某些部分。它們是梨形或球形。這主要是由模具或砂芯產生的氣體不能侵入熔融金屬引起的。
預防措施:
1、控砂或砂芯中產氣物質的含量,濕砂的含水量不宜過高,成型和模具改性過程中脫模劑和水的用量不宜過多。
2、砂芯應干燥,干燥后的砂芯不宜存放太久,每隔一天使用的砂芯應在使用前返回烤箱,防止砂芯吸潮,不使用濕、生銹冷鐵和核心支持。
3、提高砂的滲透性,選擇合適的氣密性,并安排出風口位置,以方便排氣,砂芯通風孔道平穩。
4、適當增加澆注溫度,打開通風孔和排氣立管等,以利于氣體侵入熔融金屬。
泊頭市恒量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一貫堅持“質量、”的經營方針,遵從互利互惠,誠守信譽的原則,加強與各行業的技術合作和聯盟,堅持不斷開拓、不斷進取、不斷發展的思路,積極為每個客戶的企業發展作出貢獻。